原理有:接近性原理;相似性原理;連續性原理;封閉性原理;對稱性原理;主體/背景原理;共同命運原理。
原則一:接近性原理
物體之間的相對距離會影響我們感知它是否以及如何組織在一起?;ハ嗫拷ㄏ鄬τ谄渌矬w)的物體看起來屬于一組,而那些距離較遠的則自動劃為組外。
下圖A組看起來是成行的,而B組看起來就是成列的。

接近性原理與軟件、網頁的布局明顯相關。我們會經常使用分割線和色塊來分隔空間和數據顯示。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縮短相關內容的距離,并加大與其他內容的距離,使它們在視覺上成為一組,這樣就可以不用加劃分區域的邊界線條。這一方式可以減少用戶界面上的視覺凌亂感,前段時間流行起來的無邊框設計便是如此,如下圖的Airbnb界面。

相反的,如果同一組控件的擺放距離太遠、橫縱接近方式不對或沒有使用任何區域分割線的話,人們就很難感知到它們是相關的。軟件就會變得難以學習和使用。
原則二:相似性原理
如果其它因素相同,那么相似的物體看起來歸屬于一組。
下圖中,紅色漸變圓圈看起來更像是一組,同時受它們的影響,使我們將排列感知為橫向排列。

如美團中的分類區,用戶會按照顏色把周邊游/旅游,機票/火車票和景點/門票劃為一種類別。

原則三:連續性原理
視覺傾向于感知連續的形式而不是離散的碎片。
如下圖,左邊的圖中我們也能夠感知到是一個圓圈將兩條線遮住了,而不是四條線和圓圈,右邊的圖形中我們會認為是圓形被三條線截斷了而不是四個圖形。

滑動條和進度條就是使用了連續性感知的一個用戶界面實例。雖然滑動條的中間被一個滑塊截斷,但是仍然不影響我們將它感知為一個連續的整體。

原則四:封閉性原理
與連續性原理相關的是格式塔封閉性原理:視覺系統自動嘗試將敞開的圖形關閉起來,從而將其感知為完整的物體而不是分散的碎片。

這一原則其實很多地方都用到,不過我們一般不叫其為封閉性原理,而是叫截斷式設計。為了讓用戶感知到還有內容,一般我們會使用截斷式設計。
像下面截圖中的左右滑動交互,因為屏幕大小的關系被截掉了部分內容,但是用戶可以通過殘留的部分,“腦補”出右邊還有內容:

原則五:對稱性原理
我們傾向于將復雜的視覺信息降低為更為簡單的,更有對稱性,更容易理解,更有意義的東西。對于同一種信息,我們的大腦視覺區域會對它有很多種可能的解析,但是我們的視覺和感知會選擇更加簡單和更對稱的視覺景象。
對于A圖形,你更傾向于感知為B圖形,而不是右邊的其他的幾種形式

同樣的,當你看到下圖的時候,你并不會將它看做一些明暗不同的線和面組成的沒有任何意義平面圖形,而會解析為一個更具有對稱性的,更為簡單的,更易于理解的建筑。

原則六:主體/背景原理
我們在感知事物的時候,總是自動的將視覺區域分為主體和背景。一旦圖像中的某個部分符合作為背景的特征的話,我們的視覺感知就不會把它們作為主體焦點。
根據這樣的原理在用戶界面設計當中,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處理將圖像中的某些部分變成背景,這樣可以顯示更多的信息或者將用戶的焦點轉移。
比如,在圖片上加一個漸變或透明遮罩,讓用戶區分主體和背景。下圖中加漸變這張以后用戶就能準確的區分文字是主體。

又比如,手機應用中常常使用的彈窗,通過將當前的內容變暗,將之轉換成為背景,之后彈出窗口,使用戶的視覺焦點轉移。

原則七:共同命運原理
前面的幾個原理都是針對靜態的圖形圖像,最后一個共同命運原理針對的是運動的物體。共同命運和前面的相似性原理和接近性原理相關,都影響著我們感知的物體是否成組。共同命運指出具有共同運動形式的物體被感知為彼此相關的一組。
比如,下面的數十個五邊形中,如果其中的7個同步的前后擺動,那么雖然它們的距離較遠,還是會被感知為一組。

又比如,當我們同時選中多個文件夾,之后拖動的時候,它們會一起移動,這就是共同命運原理的利用。

格式塔原理的綜合利用
當然,界面設計場景中,各種格式塔原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共同起作用。這是因為格式塔原理之間的相互作用,但我們同時使用某幾個格式塔原理進行設計的時候,常常導致無意的副作用,產生違反預期的副作用。為了消除這種影響,一個方法是,當設計好之后,逐一的用各個原理來考量各個設計元素之間的關系是否符合設計的初衷。以上就是我對格式塔原理的理解,如有覺得不對的地方歡迎斧正,深圳網站設計服務咨詢:0755-32925198,免費獲取網站建設策劃方案!